员工家园

员工家园

我眼中的快速改善

发稿时间:2014-10-14    来源:廖佩 南昌华润燃气    【字体:    打印

  自从年初来公司实习,恰逢公司正刮起“快速改善”风。正在客服部安检队一线轮岗的我,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前辈们热火朝天的工作,有谁提出一个好建议,旁边一同事拍肩膀提醒道“这又是一条快速改善,赶紧报上去!”

  快速改善,始于细节

  何为快速改善?不明觉厉,但问了同事才知道,原来它就隐藏在生活和工作的细节小事中。比如,给笔帽贴上标签避免拿错,给电脑装上桌面便签作为备忘录,电话号码加间隔符便于拨打电话,办公用具优化摆放节省多余动作等等。这些日常的小动作和好习惯,只要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升工作效率,都包括在内。

  快速改善,对于粗心大意的我来说,简直是一剂良方。尤记得我在战略部实习时,一次我上班忘带电源线导致电脑搁置半天,没法正常开展工作,快速改善后我学会用备忘录和便签条来提醒自己,并养成每天出门前检查物品是否带齐全的好习惯。而此次进办公室短短十多天,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指导下,我知道了许多细节常识,比如使用打印机时核对打印份数、纸张、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酒店迎接参会者,别忘了递一份明日会议安排表,以便于客人提前知晓、做准备等等。

  这些都不是宏观的大事,只是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做好了没人察觉,但一旦疏忽就会造成失误,轻则造成浪费,重则损害公司利益。所以,快速改善,始于细节,要防微杜渐,把小事做好了才能更快成长。

  快速改善,勤于改变

  当今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日新月异,快速改善是不墨守成规,不满足于重复机械的动作,善于运用新的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等,来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工作以来,在快速改善的催化下,大家总会习惯于试图把一件常事做得更好、更有效率、更低成本。比如以前准备会议席位牌裁剪姓名纸时,没有参照容易裁偏造成浪费。快速改善后在Word中编辑文字时加入黑色框线做标记,使得裁剪又快又好;以前收发文件都通过电脑客户端,下班后容易遗漏重要邮件,而快速改善后在手机上安装邮箱管理软件,以便于随时随地浏览和处理工作邮件。

  办公室的工作事无巨细,虽然大多是日常重复程序性的工作内容,不要求极高的创新和突破,但在纷繁琐碎的每一件小事中,学习如何高效保质低成本的完成,其中不仅需要把细节做好的职业态度,还需要琢磨如何在细节上做改变。在电脑上用EXCEL公式计算数字,替代老式的计算器;新建工作QQ、微信群里即时共享信息和图文,节省过去人工通知的电话费;空闲上网搜集PPT素材和模板,让下一次PPT制作快捷美观等等,这都是以新替旧、提高工作效率的好例子。

  其实,这些改变并不难,但难在于“勤”。因为我们需要克服自己的惰性,需要做事前多动动脑子,凡事都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法子”。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勤于改变,工作能力才跟得上高效的节奏。

  快速改善,成于习惯

  我相信,工作能塑造一个人,包括价值观、性格、气质、思维方式、行为处事风格等。而快速改善能塑造一个人的习惯,思维方式甚至人生态度。

  作为精益管理的工具之一,快速改善代表着一种精益求精、持续完善的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格言是快速改善的内涵之一。

  同样,快速改善不是一场人与人竞争的比赛,而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赛,追求的是审视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我的境界。

  正是因为有这份 “快速改善”填报的压力,你不得不经常性地反思你的表现如何、工作中有没有运用好方法;正是这份压力,你每一次接到任务时,不得不思考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久而久之,这份压力化为习惯,让你在工作中不自觉也有一份精益求精、快速改善的职业素养。事实上,每一条快速改善从提出到执行的背后,也是每个人逐步培养和建立良好习惯的过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这个过程,你对每一条改善的内容加深印象,并在不断反思和强化的行为中最终内化为习惯。而习惯,不可小觑它的力量,众所周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不同于深奥难懂的管理术语,快速改善是一场接地气的群众活动。一说就懂,操作简单易行,人人可参与,事事出改善。快速改善,大家比的不是专业技能、职称文凭、资质经验,而是谁能在细节上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谁能勤于改变、善于学习利用新的工具和方法;谁能将快速改善内化为习惯,延伸到自我“三省吾身”,从而将这场改善运动从外到内、持续性地进行到底,收获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