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家园

员工家园

希  望

发稿时间:2009-05-11    来源:(南京华润燃气 李柯璇)    【字体:    打印
  不是为了应景,也不是为了支持陆川,只是在看完《南京!南京!》的诸多影评后满足一下自己的惊奇。通过观影亲身体会一次中国人民的压抑、绝望、坚强隐忍和所谓的独特的日本兵的视角。
  的确,观影的整个过程非常压抑,影片的背景音乐、黑白色调还有贯穿全片的日军杀戮、祭祀都让人不寒而栗,虽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看到尸横遍野和日军的倒行逆施,我还是忍不住数次落泪,整个影院也时时有观众的啜泣声和感叹声。
  极力的渲染杀戮和屠城并不是宣扬反战的最好途径,在这里我也并不想再宣泄愤怒的情绪和呼唤世界的和平。愤怒,在这样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面前已是苍白无力,而世界和平已是大势所趋,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人民不是向往和平的。所以,影片最震撼我的是影片结束后那张“小豆子”的人物卡出现在大屏幕的一瞬间,当我们都为影片中其他人物的牺牲而扼腕叹息的时候,“小豆子,还活着”出现在了荧幕上,相信绝望压抑的观众在看到这一幕后又重拾了希望,对生活的希望,对世界的希望。看来,导演并没有一味地渲染残酷,在这样一部悲壮的电影里,他并没有吝惜给我们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畅快淋漓之感。
  “小豆子”这一角色,让我联想到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那个穿着鲜艳红裙在惊恐的犹太人群中漫无目的地走着的那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抹红,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整个色调也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让人倍感绝望,这个小女孩的出现象征着希望,尽管她是那么的脆弱,而且最后也出现在了运尸的板车上,但,再短暂的生命也是希望,再脆弱的生命也是希望,希望是一种永不泯灭的信念。
  艺术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可以以不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反映相同的东西,希望也是艺术永恒的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是对希望又一种完美的诠释,绝望而懦弱的安迪在19年的冤狱中没有放弃希望,他的狱友瑞德告诉他,如果用那把小锄头凿墙的话,可能需要600年才能完全凿穿,可安迪只用了19年!当瑞德告诉他希望是种可怕的东西,它会让你发疯的时候,安迪并没有放弃希望,并没有放弃对窗外自由生活的向往,他的内心坚定无比,而最终他用永不放弃的希望和智慧成功摆脱了肖申克的桎梏,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他在后来给瑞德的信中写到:希望是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是会永远延续下去的。
  无论是“小豆子”,红衣小女孩还是安迪,他们都是希望的化身,虽然他们只是一种艺术形象,但希望的信念是会真实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无论是什么,都关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而起,世间无数的拼搏,付出以及百折不回,不都是为了内心的希望么?有了希望,肖申克的监狱形同虚设;有了希望,辛德勒的名单上的犹太难民能被一一解救;有了希望,坚强的中国人民能誓死为了和平而战,能在残酷的战争中不放弃对生存的渴望。
  有了希望,一切皆有可能。